《中国青年研究》与夸克联合举办“志愿填报、专业选择与青年就业”主题沙龙
2023-08-18 20:37:18 来源: 互联网


(资料图片)

7月26日下午,《中国青年研究》与阿里的夸克APP联合举办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第10期学术沙龙,主题为“志愿填报、专业选择与青年就业”。沙龙邀请来自夸克公众与客户沟通部门负责人、北京工商大学职业生涯规划师,分享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研究发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科研人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科研人员也参与了此次会议。沙龙由学术期刊部主任杨守建主持。

夸克公众与客户沟通部门负责人韩一轩分享的题目是《高考的变与不变——基于夸克APP志愿填报的数据分析》。他首先展示了夸克APP在服务青年工作和生活中的功能。该APP使用人群超过50%的为25岁以下用户,以学生和初入职场的白领为主。其主要服务功能为扫描、网盘和智能搜索。近五年,推出了高考志愿填报模块。根据五年来的志愿填报数据,有这样几个发现:第一是填报志愿的难度增加。五年前还没有实行新高考,还是文理分科,相对而言信息的需求量简单一些,夸克主要的功能是做好信息收集汇总。但在新高考推出以后,政策的变化调整比较大,从学生的学科优势和分数链接来看更加公平,但是填报志愿的门槛提高了。因为一直以来各方面只关注分数,疏忽了职业生涯规划,而专业选择是与未来就业息息相关的。第二是新兴专业增长较快。从2020年开始,一些智慧类的专业不断增加,比如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科学等,很多人不熟悉这些专业是学什么的,所以在选专业的时候,存在很多盲区。第三是高考人数这几年一直在高位徘徊,竞争较大。虽然现在的生育率比较低,但这些年参加高考的学生都是在生育高峰期出生的孩子,从数据看,未来几年的高考考生人数还会处在一个高位水平,但是高校的整体扩招人数并没有那么大,所以竞争的压力还是很大的。第四,计算机、法学、临床医学等热门专业趋于稳定;考古、美术和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关注度上升较快。新高考近三年的志愿填报数据显示,热门专业相对固定,没有太大变动;一些冷门专业受关注度大幅提升。究其原因,计算机专业毕业后的收入较高,法学考公务员优势明显,临床医学稳定性较高。考古、美术等小众学科,一方面和社交媒介的宣传有关,比如三星堆的发掘,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些节目的传播;另一方面和现在青少年的爱好紧密相连,很多学生从小学习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培养了艺术兴趣,对于选专业有一定影响。第五,选学校还是选专业,以就业为导向。这两年对学校关注度的数据表明,就业导向是比较明显的,师范类院校、非综合类就业保障高的院校、专业性强的职业院校都成为学生和家长报志愿的关注点。

通过夸克后台的个体信息可以判断出使用这个应用的群体,有50%左右是来自非一线城市,他们面临信息不足、过窄、过散的困境,和其他大城市的学生比,缺少一个相对完整或清晰的职业规划。也希望这款应用可以通过数字化的路径帮助他们获取更多信息,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

北京工商大学副教授、职业生涯规划师曹菲分享的题目是《以就业为导向的00后青年专业选择》。她总结了00后大学生择业的特点、2023年就业形势,以及专业选择与就业之间的关系。第一是六个主义。全要主义——00后学生选择工作不仅考虑薪酬福利,还考虑行业前景、企业规模、加班强度、企业文化、发展空间。现实主义——不听画饼,不卖命,为自己打工,只看实际到手和现阶段能拿到的薪酬福利。自由主义——不会被世俗价值观定义,想躺平就躺,想奋斗就奋斗,不一定要去互联网大厂卷,中小厂也很香。平等主义——新一代00后认为职位不分高低贵贱,上下级也平等,产生价值是王道,入殓师、公务员、自由职业、博主和大厂员工等一样,给小红书画头像、王者荣耀陪玩,陪拍等。兴趣主义——对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和公司会投入更多精力,会为兴趣买单和钻研。体验主义——关于求职体验感受的反馈,体验不好很容易下判断,并会分享出来影响同圈层判断,因此求职体验不是影响一个人而是影响一群人。第二,2023年就业形势主要特点呈现“求稳”态势。从就业偏好来看,央企国企仍是超过三成高校毕业生首选的企业类型。在每一届中的占比均为最高,且逐年增大,23届占比高达42%,高于22届的占比40%。占比第二高的为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同样占比也在逐年增大,23届占比已到达37%,高于22届的25%。相反的是,私营企业和外企的占比在逐年缩小。疫情冲击叠加经济下行,私企的抗风险能力和稳定性相较央国企更弱,毕业生求职心态愈加倾向于“求稳”。第三,优质高校在就业时优势明显。“双一流” 院校毕业生具备更强的就业竞争力,一方面,他们接收到了更多的offer,另一方面,双一流院校毕业生的首份工作月薪也普遍较高。数据显示,2021届毕业生首份工作月薪TOP50高校榜单中,绝大部分院校是双一流/985/211院校。排在第一位的清华大学,毕业生首份工作平均月薪达到20049元。第四,“填好志愿”甚至比“考上高分”更重要。专业、院校、地域谁先谁后?可以盲选一线城市吗?专业选择会决定大学课程内容、学习模式和未来择业领域等,“院校”选择,不仅要考虑“双一流院校”和“普通院校”的区别,还要考虑“综合类”和“专业类”、“研究型”和“应用型”院校的差异。第五,AI 替代人类岗位?ChatGPT 等数字技术冲击下,如何选择专业?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要关注新趋势、新方向,如数字行业、高技术制作等潜力行业,提前规避可预见的风险,适度“超前选专业”。

两位嘉宾分享完后,与会者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最后杨守建对本次沙龙进行了总结。他认为“高考志愿填报”本身就是一个具有话题性的议题,可以反映我们社会的整体变化和青少年对劳动力市场的关注状况,特别是这种基于平台大数据的分析,能更加够客观记录使用者的行为,有很强公共价值与研究价值。今后也希望互联网企业与研究机构、期刊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