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陆说猪】中华猪对世界的贡献 环球要闻
2023-07-03 01:55:36 来源: 壹号食品

从自然、地理环境看,我国北方有大片的草原,适合放牧马、牛、羊,而南方气候温暖湿润,更适合猪、鸡、鱼的生长,而且,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我国生猪的养殖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汉代时,古罗马帝国曾引入华南猪。根据宋代史学家周去非的记载,“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拖长数丈,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豢酿酒其中。”讲述了中国猪种的出口历程,它们后来与当地猪杂交,育成了古罗马的著名猪种——那不勒顿猪。而且,这个过程一直在持续。经达尔文考证,当时欧洲农户养殖的家猪都是混入了来自中国和暹罗(泰国)的混血种。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较为详细地记载了中华猪的饲养、繁殖、育种技术。

17世纪,在西方完成工业革命,向外扩张的时候,中国的封建统治、闭关锁国却愈演愈烈。清·张廷玉·《明史·卷二百一十三》载,1637年(明崇祯十年)8月8日,英国4艘武装商船“龙”“太阳”“喀特琳”和“殖民者”号,在海军军官约翰·威德尔率领下,眼见在葡萄牙人控制的澳门参与贸易无望,率船队直奔广州,企图登陆广东虎门亚娘鞋岛(今威远岛)。面对不速之客,中国炮台鸣炮示警,英国船队以猛烈的炮火强攻炮台,占领后,英国人拆下炮台的35门大炮,作为战利品搬到船上。


(资料图)

这是中英两国历史上第一次武装冲突。后双方边打边谈,英船继续深入中国内河,在遭到中国战船夜袭后, 9月19日,船员们在虎门地区纵火烧毁了3艘中国帆船及一个市镇,炸毁了亚娘鞋炮台。最后,经过谈判,英国人赔偿白银2800两,对虎门事件道歉后离去(美·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

在这次虎门的登陆劫掠中,英国人特意记下了一份战利品——30头猪。然而,英国船员并没有将这些劫掠的猪吃掉,而是运回了国内,进行科学研究。231年之后,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在他的一部专著中评价:“中国猪在改进欧洲猪品种中,具有高度的价值(英·达尔文·《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

壹号食品旗下新品种“乡下黑猪”

对于远道而来的欧洲人来说,那种鲜嫩多汁、香味扑鼻的滋味,是难以忘怀的。但这些来自中国的华南猪,弯腰凹背大肚皮,体型中等,有的黑毛、有的花白,相貌丑陋,对英格兰阴冷的天气非常敏感,经常生病。1770年,英国人开始利用来自中国广东的小耳花猪、暹罗猪与英国本土巴克夏郡本地的母猪进行杂交,培育出容易饲养、性情温顺、成熟快、净肉率高,而且肉质肥美,远胜英国的本土猪新品种。1841年,《美国农业家》杂志主编亚兰访问英国,报道了猪的新品种——黑色巴克夏猪。而巴克夏猪的培育,恰巧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开端、英国的农业革命走向高潮的时间节点上。

通往新大陆的航路开辟后,紧跟西班牙脚步,英国成为新兴海上霸权国家。工场手工业的展、对外贸易话语权确立,让养殖业在英国成为获利丰厚的产业,新旧贵族赶走农民强占土地,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18世纪中叶,英国议会通过“圈地法案”,使得强占农民土地合法化,资本主义农场规模迅速扩大。资本集中推动了农业技术提升, 18世纪后半叶年,英国仅谷物产量就增长了28.1%,人口猛增了41.8%,为工业化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机器时代在英国萌发了。说历史上英国开始了“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事实上,猪同样吃人。

随着日不落帝国形成,英国人在世界的话语权与日俱增,大农场主们相应地将畜牧业重点,从绵羊、生猪等牲畜的育肥,转移到了优良品种培育上,并凭借他们的坚船利炮,满世界寻找一切有用的植物和动物,同时把代表先进技术的品种,撒向世界各地。

壹号食品旗下新品种“乡下黑猪”

1830~1860 年,巴克夏猪已形成稳定的遗传特点:头尾部和四肢末端呈微白,其余地方均为黑色。巴克夏猪成为英国皇家畜种精品,皇室甚至将其饲养在温莎城堡之中。19世纪初,美国引进中国猪种,育成了波中猪、切斯特白猪。1823年,美国成立巴克夏猪协会,第一头有名有姓的巴克夏种猪,就是维多利亚女王亲手培育的“黑桃A”。

其后,率先走向工业化的国家,也纷纷利用技术优势,依托中国猪血统,培育出了各种优良猪种:如英国的约克夏猪、美国的波中猪、丹麦的兰德瑞斯猪、日本鹿儿岛黑猪……这些知名的优良猪种,或多或少的,都带有中国猪的血统。

参考文献:

①、徐旺生《中国养猪史连载之十六 中国近代外国猪种的引进和本土品种的改良》,《猪业科学》;

②、王林云《中国猪种在不同时期对世界猪育种的贡献》,新牧网。

往期推送: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