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汽车 > 正文
强化专业化油服公司人才硬支撑
2023-08-24 11:10:04 来源: 胜利日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注汽技术服务中心党委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进行了专章部署,强调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集团公司、油田先后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对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进行部署,注汽技术服务中心党委按照油田“六大战略、三大目标”要求,立足“专业化油服公司”定位,深化落实人才强企战略,坚持以高素质人才引领推动中心高质量发展。

聚焦新业务,打造注汽专业化人才成长高地。中心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做好注汽专业化人才成长通道顶层设计。统筹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将人才战略布局与践行“两个一以贯之”、打造技术先导型企业结合起来协同推进。按照精准服务、优化管理、高效保障的原则,根据新业务拓展特点,实施了人才分布区域重构,因地制宜向各新业务流匹配人才。培养复合型业务人才,不断拓展生产服务区域,保障中心服务区域重构的顺利进行;推进注汽业务向注二氧化碳业务人才转型,以适应CCUS项目和页岩油压裂保供项目的实际需要,整合中心人才、技术、装备资源,构建“注汽+”“注氮+”和“注二氧化碳+”综合保障业务流。发挥技术研究中心“人才孵化器”优势,加强“专精特新”技术研发攻关和集成应用,打造高端注气服务品牌,通过开展“党委联系专家”“名师带高徒”“项目+团队”建设,积极搭建人才成长平台,先后培养油田高级及以上专家3人、油田技能大师1人、东营市首席技师1人,造就了一批既懂注汽、注氮又懂注二氧化碳的新型复合型人才130余人。

聚焦装备升级,打造核心技术攻关团队。在中心当前发展阶段,提升注汽装备水平是更有效参与油藏经营管理的最直接手段。围绕多元化、智能化装备升级,中心党委深化系统观念,尊重人才成长规律,重视各类人才的培养,激发各层次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组建“技术+人才+团队”培养技术理论拔尖人才,坚持在攻坚中提升、在提升中攻坚,做到边探索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围绕“卡脖子”技术展开全力攻关,形成了以提升热效率提高注汽干度为主的高效制汽技术、以气凝胶等新材料应用为主的低损输气技术、以低氮燃烧烟气回注为主的绿色注入技术三大技术体系。特别是高温高压熔盐机理和水平管环状流安全界限两项基础理论突破,取得了常规软化水制汽干度由73%提高到90%、锅炉热效率由88%提高到98%的革命性进步。完善人才评价体系,细化《注汽技术服务中心主管师及以上专业技术人才业绩考核实施细则》,进一步发挥“技术+人才+团队”的效用,注重培养现场应用工程师人才,结合不同区域油藏服务需求,组织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精简附属设施,打造“新型移动注汽站”,提高装备转场效率;集成6项设施研发的单撬装自行式注氮装备、注空气和氮气自动切换的一体式综合注入车,大大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聚焦油藏经营,打造技术服务提供商和油气增产服务商。中心瞄准打造更有利于支撑勘探开发和油藏经营的技术服务提供商、油气增产服务商,系统盘点中心人才队伍总体结构、重点专业领域人才队伍的建设、储备和交流情况,深入剖析人才队伍建设在“选、育、管、用”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统筹提出“突出战略接替、强化梯队建设”的目标,确保干部人才队伍结构、质量、规模与中心深化转型发展需求相匹配。加强基层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强化提升政治站位和履职能力,建立“之”字型符合培养模式。重视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建设,发挥高层次人才引领带动作用,加大参与重大项目、重大课题和高水平技术交流支持力度,做好关键核心技术、基础理论研究、前沿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发后备人才储备。建设创新型技能人才队伍,为高技能人才积极提供作用发挥平台,推进知识技能转型升级,提高全员标准化操作和应急处置等综合素质能力,为更好服务油藏经营做好“提供商”“服务商”保障支撑。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