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融 > 正文
东营市垦利区:大桶换小桶 垃圾分类“分”出百姓幸福感
2023-08-21 17:34:53 来源: 大众网


(资料图)

东营市垦利区按照“确保无害化、立足减量化、提高资源化”的工作思路,着力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因地制宜形成了低成本、易复制、可持续的“垦利模式”,并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全区247个村庄开展垃圾分类,推行“小桶入户+定时定点+分类收运+集中处理”垃圾分类工作模式,垃圾清运效率大幅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用“小桶入户”前端收集,解决源头分类“精准度”问题

垦利区结合当地村庄特点、经济基础、群众生活习惯,以垃圾减量化为目标,将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易腐垃圾、不可焚烧垃圾、其他垃圾五类,在明确分类标准的基础上,为村里的每家每户发放三分类小垃圾桶和知识读本,让村民在家中就可以轻松、规范地实现垃圾分类,精准有效解决了垃圾源头投放容器不规范的问题。工作开展以来,已为247个村的2.6万余户村民分发了分类小垃圾桶及宣传材料。

用“公交车式”定时收运,解决家门口设桶“老大难”问题

“谁也不愿意自己家门口放个大垃圾桶!”发放小桶入户后,按照“一村一策”原则为每村配备分拣人员、分拣车辆,对易腐垃圾、不可燃垃圾和其他垃圾这三类垃圾在农户自行分类投放的基础上,推行“定制公交化”收运模式,定时定点上门收集,让农户足不出户就能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将户里收集到的垃圾运送至村里集中设置的一处收集点暂存,全面撤销沿路垃圾桶,有效避免了村内脏、乱、臭的现象,也彻底解决了大垃圾桶在群众家门口摆放的难题。“撤桶并点”工作的开展让“桶点”变“景点”,今年以来,统一对256个农村垃圾集中收集点加装了遮雨棚、擦桶设施,垃圾集中收集点俨然成为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全域范围推行“垃圾直运”新模式,撤销乡镇垃圾转运站,垃圾清运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彻底杜绝生活垃圾二次转运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用“不出村”就地处理,解决围村垃圾“量倍增”问题

农村生活垃圾分布较为分散,收运距离是城市的几倍以上,开展垃圾分类有利于做到源头减量,垃圾就地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垦利区从2020年就开始积极探索农村垃圾“不出村”的就地处理模式,目前已基本形成出易腐垃圾堆肥、发酵的生物处理技术、不可燃垃圾铺路填坑的就地处理方式,分类减量和就地利用之后的其他垃圾规范收运,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由骨干回收企业定时定点进村收集。

用“真实惠”激励奖励,解决群众参与“积极性”问题

垃圾分类是一项新事物,垦利区各镇街采用示范引领、党员先行的方式不断扩大广大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在示范村,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以党员亮承诺的方式,动员党员走在前、当标杆、作表率,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为垃圾分类工作注入了一股红色动力。为激励村民养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在全区范围内广泛推行“积分制”“红黑榜”等激励机制。各种奖励激励机制不仅能有效激励村民积极主动地进行垃圾分类,同时也切实满足了村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田鹏飞)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