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新职场|“手机装裱师”林西:拆解旧手机做成“标本” 缔造“赛博美学”留住旧时光
2023-06-30 15:44:53 来源: 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赵奕(受访者供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螺丝刀、小镊子、收纳零件的小盒子、清洗机器的超声波酒精、粘地板的结胶液......手机装裱师林西工作的小方桌繁而不乱,在这里,她建构着天马行空的世界。

手机装裱师,是一项新兴职业,虽然冷门,但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数码爱好者,林西就是其中一个。装裱师需要将旧手机拆卸、清洗,再根据手机零件和主人的故事进行排版、设计,最后装裱,成为极具“赛博美学”的艺术品。

“有人也将我们叫做‘手机入殓师’,我觉得不太准确,入殓是告别,而我的工作是叙述回忆,留存时光。”6月27日,林西向封面新闻记者讲述了她“无所不拆”背后的温暖故事。

林西

种梦:

英国留学时接触装裱艺术

发布视频两个月迎来爆单

扎起干净利落的马尾,熟练地拿起螺丝刀开始拆解工作,很快,一部完整的手机瞬间“支离破碎”,将零件清洗干净后,林西开始设计底稿。清秀的面庞和图纸“面对面”近距离接触,拿起笔在纸上描绘发出“嚓嚓”的声音,底稿完成后,便将零件粘贴到相应位置,最后装裱在画框里。

林西在工作

“这就是手机装裱的完整过程,听起来很简单,实际操作耗时很长,在设计底稿上花费时间最多,至少要一周左右。”从业三年,林西讲起自己的工作,依然充溢着最初的热情。

这个1996年出生的北京女孩,从小就爱“瞎捣鼓”,家里的各种物件儿到了她手中就只有被拆解的命运。本科从北外土耳其语和新闻传播双学位毕业后,她远赴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攻读传播学硕士,在那里,热爱室内设计的林西逛了无数个艺术展,也接触到了装裱艺术。

“印象深刻的是在逛一个电灯解构展时,我看到橱窗内大大小小的零件被整齐地装裱在相框内,发出黄色的光,简直太美了,原来冰冷的数码产品也能变成有温度的艺术品。”从那时起,这片微弱的光在林西心中越来越炽热,持续燃烧着,直到她2020年回国。

扎了根的热情不易被斩断,林西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对装裱艺术的追求。2020年9月,在一次“捣鼓”中,她将家中闲置的iPhone4手机拆解设计后,装裱好挂在客厅里,顺手分享到了朋友圈。

“我没想到大家都很有兴趣,问我在哪里买的,也想买一幅。我就在想,为何更换频率高的手机不能用来装裱呢?”林西想到,或许可以坚持做下去,甚至作为自己创业的灵感。

于是,她又花了3天时间装裱了一部手机,并做了第一条视频发在了社交平台上,短时间内涨粉2万。“然后就开始陆陆续续有订单了,收到的手机也形形色色,‘大哥大’,初代iphone,黑莓,老款诺基亚等,订单较多,加上才开始只有我一个人,装裱速度也很慢,大概用了半年才把这批订单交付。”

创业之初,林西的生活基调单调又充实,每天过着小方桌、手机、摄像机“三点一线”的生活。“白天设计制作加发货,晚上拍摄和剪辑视频。”这样重复且平静的工作节奏似乎在酝酿一场爆炸性的转折。

林西的作品墙

“上百了!”历时近两个月,在发布了第三个视频后,林西爆火了,订单数量也突破百单,她也从“颜值博主”顺利转型成了“科技博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户。令她骄傲的是,就连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都点赞了她的设计。“我太开心了,这对我来说有里程碑意义。”

爆火之后,面临人手不足的问题,林西冷静思考后,在2022年3月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取名“小西设计所”,如今工作室已经有二十多人,开在山东潍坊。

“目前我们的定价有几种,标品价格598元起,非标品价格最低898元起,速度快的话一个月能做80多单。”林西解释,标品指的是之前设计过,有标准样品的,非标品则需要重新设计,私人订制等个性化需求价格更高。

“客户所在地以一线城市居多,年龄大概在35到45岁,他们对旧手机感情很深。以男性为主,很多人是电子产品爱好者,觉得这样的方式很帅,会将相框放在家里或者办公室。”林西介绍。

遇见:

接触不同顾客设计有故事的作品

解构艺术创作过程带来思想价值

于林西而言,手机装裱师就是不断“遇见”故事的职业。

“曾经有客户请我装裱一款坚果U1手机,这是他送给已故父亲的生日礼物,他想通过这种方式保留父亲的记忆。”这个礼物记载着他对父亲的思念和不舍,林西表示,她拆解的不是手机,而是对亲人离去的哀思与缅怀,死亡虽然是悲痛的,但通过装裱的方式能把温暖的回忆以实体形式留存下来,也是这份职业存在的一种价值。

林西为客户设计的纪念父亲的手机装裱

也有一些“随意”型客户,对装裱没有太多要求,全权交给林西。她回忆,之前有一位做投资的福建客户想装裱一部黑莓手机,他告诉林西自己当初就是用这部手机和股票经理沟通,实现了财富自由,想要纪念一下。“他没问价格,直接转了我一万元。让我自己看着弄就可以了,我很惊讶。他还教给了我很多理财方式,现在我遇到理财问题都会想到他的建议。”

有人装裱以缅怀和纪念,有人用来激励自己进步。“我曾收到过一款英国纯手工精心打造的威图手机,机主几年前在欧洲旅游时参观了它的制作工艺流程。零件的复杂程度以及每一道工序的严谨程度,都让他深深感受到了工匠精神的魅力,这部手机也一直提醒着他对待事情要始终保持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

以手机开始的解构艺术,投射到其他物件上,穿透了时光,诉说着思念。

林西的作品

去年,林西收到了一个手表拆解的订单,这是客户已故妻子娘家人送给他的,也是他们的爱情信物,同时还寄来了一枚钻戒。“他们从新婚燕尔到柴米油盐,一晃就是七年,可命运总和他开着‘玩笑’,在他妻子生命的最后时光,他只能在病榻旁守护。”林西感慨,十年后,再次握着这块表,他的身边早已没了她。

“我几乎是全程哽咽着完成这幅作品的。”林西做了一棵“象征爱情的生命之树”,手表的零件路线层层叠加,最终汇合在了终点,而终点则是象征着两人美好爱情的戒指。

为客户设计的“象征爱情的生命之树”

每次想起这幅作品,林西的心好像会被一根弦拉一下。“它在提醒我,被生活推着走,也要关心身边的人,珍惜一些小确幸,因为这才是情感的归属。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不得不奋斗、奔波,给幸福以岁月,但如果不能给岁月以幸福,一切的付出都没有了归处。”

“被客人信任、拿到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物品的时候,我在心里感受到了重量和敬仰,这是一种沉甸甸却又温暖的感觉。艺术创作的过程给人们带来了思想上的价值。”她希望记忆不是被尘封的,而是被叙述、被收藏、被纪念的。

未来:

手机装裱之外会承接其他业务

年入300万拥有广阔发展市场

以手机为支点,撬起了林西事业的杠杆。如今的她,已成为全网平台超过200万粉丝的博主,奉行“万物可拆”的她业务也越来越广泛。

“现在除了手机,我们也会装裱其他物件,比如电脑、相机、游戏机、平板、手表等。难度较大的收费会更高,甚至上万元。”她介绍,客户采用线上私聊或者在店铺直接下单的方式,沟通好需求后,客户将手机寄过来,进行排单,一般一到三个月才能完成。

“手机装裱师是在这两年兴起的,当衣食住行满足后,肯定需要精神层面的慰藉,或是审美修养上的提升,所以如果客户留着老机器,肯定是对它有情感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更体面的方式去保留它。”林西认为,该职业的兴起,背后是人们对情绪价值需求的激增。

除了装裱,如今林西还进行直播带货、做短视频和长视频传播等。“销售额的话一年能达到300万,我们工作室在不断扩大,也在寻找有一定审美的电子‘发烧友’加入。”

林西感叹,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太快了,特别是手机,100人中拥有114个。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统计,截至2021年底,国内手机社会保有量达到了18.56亿部,2022年上半年,国内手机总体出货量达到1.35亿部。此外,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废旧手机的存量约为20亿部。“较大的市场需求和客观数据都表明手机装裱的潜力很大,未来也许会被更多人知道,给了大家一个新的就业选择。”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