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企业水下管缆治理辅助作业智能机器人成功应用
2022-10-28 09:13:01 来源: 津滨海

日,滨海新区企业中海油能源发展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设施优化升级技术服务中心(简称“设施中心”)科研项目成果——水下管缆治理辅助作业智能机器人,在渤海西部海域NB35-2CEP至世纪号海管隐患治理项目中成功应用,此举迈出了水下管缆隐患治理辅助作业智能装置从理论研究到生产应用的关键一步,实现了水下管缆隐患治理从常规潜水作业向智能辅助作业的根本转变。

水下管缆隐患治理的常规监测手段是潜水员水下探摸,然而,海洋环境条件复杂,海流、旋涡、低温、低能见度等不利条件给潜水作业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风险。此外,受限于人体生理极限,单人次潜水作业一般不能超过30分钟(空气潜水),无法实现连续作业,且潜水员可携带的作业设备非常有限,作业效率较低。为改善这一情况,设施中心大力推动水下管缆治理辅助作业智能机器人自主研发,积极依托科研项目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通过大量工况模拟、水池测试,逐个攻克了低能见度环境作业、实时建图与定位、自主避碰系统开发等技术难题,历时2年,逐步摸索出一套适用于低能见度水下作业的智能装置选型及参数设定方案。

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智能机器人全副武装,搭载声呐、流速仪、高清摄像机、照相机、照明灯等设备,为现场技术人员提供了“好视力”和“好记”,其带缆设计在保障信号传输稳定的同时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使其能够突破常规潜水作业时间限制实现“超长待机”。在现场技术人员的精准操作下,智能机器人精确完成水下浮游、定姿、定深、复测等一系列动作,成功扫测到海底管线上已敷设的水下高分子管缆复合保护垫,并完整记录整个复测过程,成功获取和储存影像和声呐数据,以“一己之力”高效完成了以往需要6名潜水员高度配合才能完成的水下作业任务。在大幅降低水下作业安全风险、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为水下管缆隐患治理提供了更加全面、精确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 滨海新区 水下管缆 智能机器人 海洋环境

责任编辑:zN_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