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简讯:小暑过 一日热三分
2022-07-07 07:50:12 来源: 中原网综合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小暑只是炎炎夏日的开始,小暑节气后,大地上便不再有凉风,吹的风还会带着热浪。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时节东旱西涝,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说文解字》曰:“暑,热也。”《康熙字典》引《释名》曰:“暑,煮也。热如煮物也。”

人间好时节丨小暑

小暑是炎炎夏日的开始,我国多地气温升高,雷暴频繁,潮湿多雨。如元稹《小暑六月节》诗中云:“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小暑时节,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小暑时节,消夏正当时,古人讲究静坐清心,心静,自然凉。唐白居易《消暑》诗中写到:

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亲近自然也是古人消暑“妙招”,比如泛舟吹笛、水亭赏荷、山中避暑、观瀑品茗。

一杯山茗雪花白,数片甘瓜碧玉香。

但得心闲无个事,人生何地不清凉。

——宋·虞似良《诗一首》

节气三候

一候温风至:“温风”即“热风”,小暑时节,风都像是带着热气。正如唐元稹《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诗中所写:“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二候蟋蟀居宇:“宇”即“屋檐”,此时蟋蟀等小昆虫跑到屋檐下、墙角下以避暑热。

三候鹰始鸷(zhì):“鸷”,凶猛也。古人观察到此时老鹰会因地面炎热而飞到高空中活动和觅食。

节气习俗

小暑“食新”: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食新”是指人们品尝新收割的稻谷新米,吃尝新酒。此外,人们祭祀祖先,表达对丰收的祈愿。

小暑“吃饺子”:在一些地区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

小暑“晒伏”: 小暑时节,民间有晒书画、衣物的习俗。可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民间有“六月六,晒红绿”“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等说法。

小暑节气知多少?

小暑与三伏

2022年三伏天共40天↓↓↓

①初伏:7月16日至7月25日,10天;

②中伏:7月26日至8月14日,20天;

③末伏:8月15日至8月24日,10天。

小暑,即“小热”,虽启始着炎夏,却还不到最热的时节。

小暑过后不久,就是入伏天7月16日,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还没有进入三伏天!这还不是最热,还有更热!

小暑习俗

民间小暑有“食新”“吃饺子”“晒书画、晒衣”等习俗。

【“食新”】

在过去,我国南方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  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吃黄鳝】

小暑时节,饮食以清淡为主。炎热会使人的代谢能力相对变差,因此还要注意营养均衡。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  ,各地经典菜肴几乎都有以黄鳝为原料的。黄鳝生长在水岸泥窟之中,最滋补、最味美的莫属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

【晒书画、晒衣】

小暑时节民间还有晒书画、晒衣习俗。民谚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物晾到室外接受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据说此日晾晒后,可以避免被虫蛀,所以有“六月六,晒红绿”的说法。六月初六,还是古时文人的晒书日。此日若阳光充足,书生纷纷将书示日,令书页浸透光线,驱赶书虫。

​小暑时节起,全国各地气温将呈上升趋势,且空气湿度增大,此时节最易发生的季节性疾病就是中暑。所以,小编特献上防暑三招,也欢迎网友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来多多“支招”呀~

【第一招:宅着】

俗话说,惹不起躲得起。面对炎热的天气,最好就是减少外出,或者逃去凉爽的地方旅游。当然,外出度假是可遇不可求的,还是少做梦了,不如学点现实的避暑方法。比如外出时避开一天中最高气温的出现时段。

【第二招:遮着】

盛夏紫外线强,也需要注意防护。晴天时,紫外线最强的时段,出现在一天中正午前后、气温达到最高之前。在紫外线最强时段的前后两个小时,我们的口号就是——只晒衣服不晒人!防晒衫、防晒帽、遮阳伞,防晒防暑三件套都整上。

【第三招:喝着】

小暑过后,一日热三分,更要多喝水多喝水多喝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要是水喝够了,还可以来块儿西瓜,偶尔还可以来块儿雪糕,雪糕不要太常吃,对胃不好,对钱包也不好。

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原网

关键词: 一个月的 空气湿度

责任编辑:zN_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