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出行助力传统出租车司机在科技向善中找到职业归属
2021-12-29 13:24:53 来源: 财讯网

本文源自:界面

今年以来,“科技向善”成为各方热议的话题。

群雄竞逐的社区团购,抢夺了很多小商小贩的饭碗;高昂的抽成,以及严苛的服务分机制,让很多网约车司机疲于奔命;严苛的限定送达时间,让外卖小哥不得不风雪无阻、甚至违反交通规则.......

当然,结局是好的。社区团购被按下了减速键,关于合理确定网约车抽成上限、加强对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新规,也正在快速落地。小商小贩的饭碗保住了,外卖小哥可以喘口气了,网约车司机也可以在忙碌的出车间隙小憩一下了。

可以说,在“科技向善”与“资本驱动”的激烈碰撞中,前者先下一局。

那么,当资本正驱动移动互联网行业不断去创造新业态时,传统业态劳动者的职业生存发展空间,又该如何保障呢?

那些传统出租车司机,面临的生存现状和未来机会如何?什么才是对他们最大的福祉?

是给他们多一个接单渠道?还是让出租车司机这份职业变得更有前景,更有吸引力和职业归属感?

如何对待传统业态劳动者,正在考验着互联网企业的价值观选择。

在一些城市,当你打上出租车,司机多半会是一位中年大叔,尤其是近几年,遇到年轻师傅的几率越来越小了。你可能会听到师傅这么说:“我这再干几年就快要退休了,现在年轻人谁还干这行啊?”

老龄化似乎成为趋势。这背后,是出租车司机这一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在消退。

上海的老司机张师傅,亲历了出租车行业过去二十年的变迁。八九十年代,出租车司机还是抢手的“金饭碗”,都只有上海本地人才能当出租车司机。而如今,上海出租车师傅里有一大半都已是外地人。

这样的情况在广州等很多城市都类似,出租车司机队伍中本地人已越来越少,平均年龄也越来越大。

不得不承认,出租车行业过去几十年处于垄断地位,自我进化升级缓慢。而网约车的出现,迅速打破了市场格局。

广州李师傅能鲜明感受到这一对比,“十几年前,我们一天流水能到八九百,非常不错。然而2015年开始,网约车平台加大补贴,情况迅速转变,有时候打车比坐地铁还便宜。那时每月交完份子钱,几乎只剩一二十块钱了,甚至还要倒贴。”

成都一位的姐林师傅说,五六年前快车刚出来那会,工作一天最低就挣了三十元,”我同一辆车的搭档就转开网约车了,我也差一点放弃”。所幸,最后她坚持了下来。

在冲击之下,大批出租车司机选择离开或转行。各地都出现过大批出租车停运,这个职业变得越来越没有存在感,更无从去谈职业归属感和自豪感了。

当然,出租车司机这个群体,并没有被遗忘。

技术没有价值观,但使用技术的企业有

自去年以来,网约车合规化逐步加速强化,越来越多网约车和聚合平台又开始将目光投向出租车行业。在聚合平台上,出租车成为用户打不到车时的选择。

这让不少司机师傅似乎感到一些希望,毕竟多了一个接单渠道,收入或许能增长一些。

但实际上,聚合模式,为平台悄悄将出租车用户导流到网约车提供了天然条件。比如,在用户打完出租车后,给乘客发放网约车优惠券。几年前,网约车平台以出租车为跳板的戏码,正悄悄重演。

另一方面,聚合模式也在悄悄变革出租车司机群体。目前,多数聚合出行平台都已开启给出租车派网约单的模式,采取线上计价,不再打表。同时,平台会对出租车司机收取略低于网约车抽成,但远高于信息服务费的费用。

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下,传统出租车司机,是很多平台眼中的工具人:我负责给你订单,你负责给我出力。但我不会优先给你派单,因为你给我创造的价值不如网约车大,我也不太会花费更多精力去让你变得更好,因为短期内看不到回报。

技术没有价值观,但使用技术的企业有。当平台商业利益和出租车司机群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能否尊重并保护出租车司机平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移动出行行业“科技向善”的重要衡量标准。

2017年,在出租车行业最艰难时,嘀嗒出行进入这一领域。那时,嘀嗒出行深刻感受到出租车司机的愤怒和迷茫。的确,这个群体并不完美,在过去几十年卖方市场中,积累了不真实的优越感。

但受政府监管,作为城市公共出行一部分,重要民生保障的传统出租车行业,依然有着巨大社会价值,也承担很多特殊使命。

那时,嘀嗒出行深刻思考了四轮出行市场。出租车一定要被取代吗?他们有很多天然优势,为何不能被赋能呢?去帮助一个行业从落后走向复兴,让出租车司机更有尊严地端起自己的饭碗,何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呢?

于是,嘀嗒出行鲜明提出坚决不发展快车和专车,全心全意与出租车行业站在一起,通过科技赋能和模式创新,去助力这一传统行业从困境走向辉煌。

如今,移动互联网行业的野蛮时代已经结束,去助力一个传统行业插上数字化的翅膀,帮助从业者凭借自身努力获得通向未来的船票,而不是优先考虑平台盈利,是社会能够实现整体最优并持续发展的最有力支撑。

让出租车司机看到未来

关键词: 得去 雇主 公司

责任编辑:zN_2658